雨水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公历2月18-20日),太阳黄经达330°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气时段一般从公历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在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黄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气寒冷,但见雪花飞,难闻雨水声;到了雨水时节,桃李含苞,樱花盛开,正是“雨润春华”的大好时光。雨水不仅表明降雨的开始和雨量增多,而且也表示气温的升高,沁人心菲的春天气息洒满大地。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悄悄地来到了。如在《逸周书》中就有雨水节后“鸿雁来”“草木萌动”等物候记载。
雨水“三候”的景象是:“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这时候,水獭开始捕鱼了,还要做出“先祭后食”的样子;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天,就看到春雨菲菲,草木吐芽的早春气息了。
雨水农事:
雨水节气的15天,正好从“七九”的第六天到“九九”的第二天。农谚说:“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时候,除了仍在寒冬之中的西北、东北、西南高原等地,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在春风雨水中,呈现出了春耕春种的繁忙景象。
雨水前后,油菜、冬麦返青生长,对水分要求较高。“春雨贵如油”。华北、西北以及黄淮地区,雨水时节的降水量一般较少,常常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因此雨水前后要及时春灌,确保农业稳产高产。淮河以南地区,则要搞好田间的清沟沥水,以防春雨过多而导致农作物的湿害烂根。农谚说:“麦浇芽,菜浇花,全靠水当家”。当然,对已经起苔的油菜别忘了追施苔花肥。在华南,双季的早稻育秧已经开始,要在“冷尾暖头”时抢晴播种,力争全苗壮苗。
总之,雨水时节,雨量渐渐增多,有利于越冬作物返青或生长,要抓紧越冬作物田间管理,做好选种、春耕、施肥等春耕春播的各项准备。此外,雨水季节,忽冷忽热,乍暖还寒,天气变化不定,会对已经萌动和返青生长的作物、林果造成危害。特别要注意做好农作物、大棚蔬菜的防寒防冻工作。
雨水习俗:
雨水节的习俗很多,各地各样,归总起来,大致有以下这些。
回娘家。雨水这天,出嫁的女儿携郎君和儿女,回娘家去看望父母。通常是带一个炖了猪脚的沙锅“罐罐肉”,罐口用红纸红绳封扎,作为献给父母的礼物,表示对父母的感谢和敬意。如果女儿出嫁后久不生育,则由母亲为女儿缝制一条红裤子,贴身穿,民间相信这样能怀上孩子。这个习俗现仍在农村流行。
接寿。雨水这天,陪着老婆回娘家的女婿,要专门给岳父岳母送节。送节的礼品则通常是两把藤椅,上面缠着一丈二尺长的红带,意思是“接寿”,祝岳父岳母长命百岁。这时,岳父岳母则要给女婿回赠雨伞,意即给出门挣钱养家的女婿遮风挡雨,也有保佑女婿人生旅途顺达平安的祈愿。
拉保保。雨水这天,还有一个民俗叫“拉保保”,就是拜干爹。雨水节拜干爹,有“雨露滋润,茁壮成长”之意。这一天,各地的寺庙山门,总是人流如潮,欢声笑语,热闹非凡。要给儿女请干爹的父母们,手提装有酒菜香蜡的提篮,带上自家的娃娃,在茫茫人海中为娃娃物色一个干爹。如果想让娃娃知书识礼,就找寻一个断文识字的文化人做干爹;如果娃娃体弱多病,就拉一个身材高大强壮的人作干爹。游人中,被拉着当“干爹”并应允以后,从此两家人就结为亲戚,逢年过节互相往来,有的就把这个“拉来”的干儿子干女儿当作自己的儿女,负起干爹的教育责任。
撞拜寄。“撞拜寄”和上面说的拉保保相似,也是为儿女拜干爹的民俗。但是,拉干爹是有主观选择的,而撞干爹就多一点随机随缘的意味了。“撞拜寄”事先并没有预定的目标人选,撞着谁就是谁。雨水这天一早,不管天晴下雨,晨曦蒙蒙的乡村大路边,就站着一些穿戴漂亮的年轻妇女,手牵了幼小的儿子或女儿,在等待第一个从路上经过的行人。一旦有人经过,不管是男是女,年轻妈妈就会主动拦住对方,让儿子或女儿磕头拜寄。对方领领了拜寄,就意味着认了这个干儿子或干女儿,当上了干妈或干爹。现在一些乡村还保留着这一习俗。“撞拜寄”找干爹干妈,同样是寄望让儿女们能健康顺利,长大成人。
占稻色。占稻色就是爆炒糯米花来占卜年成丰歉的民俗。糯米爆出的米花越多,爆出的米花越大,爆出的米花越全越齐,就表明这一年的收成越好,生活越好。如果爆出来的米花少,则预示这一年的收成可能不好,米价可能比较贵,人们就要努力做一些副业来增加收入,或者加强田间管理来提高产量。
雨水养生:
雨水节气前后,阴雨天气较多,气温变化大。在日常保健中,防寒祛湿是关键,应做到“春捂”防病。春捂也要“捂”得恰到好处。春捂的原则是注意“下厚上薄”,捂的重点在于背、腹、足底。背部保暖可预防寒气损伤督脉,它是“阳脉之海”;腹部保暖是有助于预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泻。雨水节气前后,有三类病人要特别注意防病:一是感冒(尤其是流感)、肺炎、支气管炎患者;二是高血压、脑溢血、冠心病患者;三是风湿痹痛患者。
为了消除这些不利的因素,除了“春捂”之外,要采取精神调摄的养生之法。按《少有经》的说法:“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此十二少,养生之都契也。”
雨水节气要格外注意保暖、祛湿,不要在阴雨天外出锻炼。可以适当多吃些具有祛湿功效的薏米、扁豆、赤小豆、茯苓等食物。身上寒湿较重的人,还可以在日常菜肴中多加入生姜、胡椒等。老人、小儿、产妇和慢性病患者,不要过早地脱掉棉毛衣服,以防风寒侵入而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