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Menu

惊蛰

打印
字号:
2017.11.07

  惊蛰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时间点在公历3月5-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45°时。

  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gòu)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惊蛰时节正好是“九九”艳阳天,我国除东北、西北地区还有一些地方有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大部分地区已是东风阵阵、春光融融的大好春天了。

  现代气象科学表明,“惊蛰”前后,偶有春雷,是大地湿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与活动频繁,造成大气层的冷热气流相遇所致。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鸣的时间迟早不一样。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已是进入仲春,桃花红、李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按照一般气候规律,惊蛰前后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雨水渐多,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

  惊蛰农事:

  惊蛰在农业生产上是一个重要的节气,我国自古就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天子往往也在这个时候发布劝农耕种的诏书,唐代诗人韦应物有诗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

  在华北,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土壤仍冻融交替,及时耙地是减少水分蒸发的重要措施。“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这是农民春季防旱保墒的经验。在江南,小麦已经拔节,油菜花开,干旱少雨的地方要应适当浇水灌溉和施肥。在岭南各地,降水一般可满足农田作物的生长的需要,反过来要防止低洼地的湿渍侵害了。谚曰:“麦沟理三交,赛过大粪浇”、“要得菜籽收,记得勤疏沟”。这是南方的农事,搞好清沟沥水工作。

  在华南地区,早稻播种应抓紧进行,同时要做好秧田防寒工作。随着气温回升,茶树也渐渐开始萌动,应进行修剪,并及时追施“催芽肥”,促其多分枝,多发叶,提高“明前茶”的产量,因为明前茶的价格最贵。“明前采一筐,谷雨值一担”。各种果树如桃、梨、苹果等要施好花前肥。

  温暖的气候容易发生作物病虫害,田间杂草也相继萌发。要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和中耕除草。还有,农谚说“桃花开,猪瘟来”,这是千百年的积累的经验,因此这个季节要十分重视家禽家畜的防疫工作。

  惊蛰习俗:

  惊蛰的节气神是雷神。雷神作为九天之神,地位崇高。俗谚云:“天上雷公,地下舅公。”雷公是天庭中继天公之后的重要神祗。因此,惊蛰的习俗大多都与雷公有关。

  惊蛰祭白虎。民间传说,白虎是一个喜欢搬弄是非口舌之神。它在每年惊蛰出来觅食,咬畜噬人,作恶多端。如果你出来猎捕拦阻,它就会在这一年里,处处给你作梗添乱,使得你万事不顺。于是民间便在惊蛰这天,举办一个白虎祭,千百年来相沿成俗。所谓白虎祭,是指拜祭用冥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惊蛰吃梨。惊蛰吃梨源于何时,已经无迹可寻。至于为什么要吃梨,说法很多。一是惊蛰这个节气万物复苏,乍暖还寒,天干地燥,容易让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所以民间形成惊蛰吃梨的习俗,吃梨有助益脾气,平和五脏,通顺肝脏的功效,最终能够增强体质而抵御病菌的侵袭。二是惊蛰这一天,万虫苏醒出没,易容叮咬伤人。吃梨是提醒大家注意预防,因为梨与离谐音,意即提醒大家远离害虫。三是在苏北及山西一带,传说有个人家,其子在惊蛰这天要远行经商,乃父便送他一个梨,大概有“离家创业”之意。后来这个儿子业就功成,富甲天下,衣锦还乡,施惠乡邻。人们将他的成功归因于当年离家时“惊蛰吃梨”,所以纷纷仿照,传承至今。

  惊蛰蒙鼓皮。惊蛰是雷声引起的。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重击天鼓,发出震撼乾坤的巨大雷声。为了呼应天神的惊雷,在惊蛰这天,人间也要蒙大鼓以击发天籁之音。在《周礼》中即有“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的记载。后人对之作注释说:“惊蛰,孟春之中也,蛰虫始闻雷声而动;鼓,所取象也;冒,蒙鼓以革。”可见,不仅生灵万物要与一年四季的运行相契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也要应天时、尽地利,凡事才“用力少而成功多”。 惊蛰蒙鼓皮的习俗就成了寄托美好愿望的美好习俗。

  惊蛰“打小人”。惊蛰平地一声雷,唤醒冬眠的蛇虫鼠蚁。所以古时在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辛之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遇到不顺心时,就拍打一个特意制作的人偶,一为消消气,二为赶走心中郁结的霉运霉气。这就是惊蛰“打小人”的由来。如果用粤语来念打小人咒语,就别有一番情趣:“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有气冇定抖,打到你食亲野都呕”的(大意是,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了你有气无力还手。打到了你吃啥都会呕)。打小人只是人们祈求事事如意、没有小人作梗添乱的意愿表达,是宣泄内心不满,抒解忿懑不平的习俗。据说在香江此俗比较盛行。

  在山东的一些地区,农民在惊蛰日要在庭院之中生火炉烙煎饼,意为烟熏火燎整死害虫。在陕西,一些地区过惊蛰要吃炒豆。人们将黄豆用盐水浸泡后放在锅中爆炒,发出噼啪之声,象征虫子在锅中受热煎熬时的蹦跳之声。在山西的雁北地区,农民在惊蛰日要吃梨,意为与害虫别离。

  广西金秀县的瑶族同胞,在惊蛰日家家户户要吃“炒虫”,“虫”炒熟后,放在厅堂中,全家人围坐一起大吃,还要边吃边喊:“吃炒虫了,吃炒虫了!”尽兴处还要比赛,谁吃得越快,嚼得越响,大家就来祝贺他为消灭害虫立了功。其实“虫”就是玉米,是取其象征意义。

  惊蛰养生:

  惊蛰时节,万物复苏,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但同时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惊蛰时,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养生应顺乎阳气的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

  从饮食方面来看,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动物脂肪类食物。可多食鸭血、菠菜、芦荟、水萝卜、苦瓜、木耳菜、芹菜、油菜、山药、莲子、银耳等食物。由于春季与肝相应,如养生不当则可能伤肝。惊蛰属肝病的高发季节。此外,诸如流感、流脑、水痘、带状疱疹、流行性出血热等在这一节气都易流行爆发,因此要严防此类疾病。

  饮食肺热,健脾祛湿。另外,蒲公英、马齿苋、荠菜等野菜也有清热祛湿解毒、健脾润肠通便的作用。

  另外,春天肝气旺,易伤脾,所以惊蛰季节要少吃酸,多吃大枣、山药等甜食以养脾,可做成大枣粥、山药粥等。惊蛰时肝气容易亢奋,而食物五味中的酸味可以助肝气,多吃会造成肝气过旺,不仅身体不适,而且会损伤脾胃,使吃下的食物不易消化,所以此时要少吃酸梅、话梅等零食。糯米、黑米、燕麦、南瓜、红枣、桂圆、栗子等甘味食物要多吃,甘味最宜补脾气,脾脏强健了反过来可以滋养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