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上海社会科学院亚太所科研处副主任王泠一博士、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维博士 中国申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这被认为是申奥成功后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提供的又一次历史性机遇。如何更好地利用举办世博会这一机遇,却又是值得我们认真考虑的。为此,记者日前走访了上海社会科学院部分专家学者,请他们就"世博经济"对上海、长江三角洲地区乃至中国、亚太地区所带来的综合效应进行了分析。 "世博经济"将全面推动上海迈向世界城市 主持人:以城市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将对该地的产业结构产生怎样的影响? 王泠一:从"世博经济"的基本框架、经济基本面和发展角度来判断,上海举办2010年世博会将对四个产业产生直接影响。 一是旅游业。目前上海每年入境旅游人数为250万人次,而香港、澳门的入境旅游人数每年都能达到1000万人次。值得一提的是,每年1000万人次的入境旅游是国际旅游中心城市的概念,相信到2010年左右,上海便能达到这一水平。 二是会展业。今年上海每周为5.5个会展,明年有望达到每周6个会展。到2009年左右,这一数字有望达到每天2个会展这一国际展览中心标准。目前,新加坡、香港已经达到这一水平,即每年会展达到700至800个。一般估计,发达国家会展经济对GDP的贡献率达到一个百分点。 三是房地产业。目前上海购房群体基本可分成三类,首先是本地人。其次是"白领",根据我们的测算,2005年,这部分群体将达到100万人。再者就是国际居民,目前上海共有40万人,到2005年,这个数字有望增长为50万人,这部分群体收入更高,更愿意在上海拥有自己的产业,而且和国际其他城市相比,目前上海房价仍处于相对低谷区。另外,本来预计上海房价到2004年就可能下来,但是有世博会的因素,现在看来,届时上海房价还有可能向上走。 四是现代服务业。比如,银行、保险、物流等行业。现代服务业将改变上海面貌,也改变产业结构,充实城市的服务功能。 陈维:世界城市是世界的市场中心、资源配置中心和全球服务中心。世界城市所提供的是高层次服务,是为生产者服务,为区域和全球经济发展集聚和配置资源要素。围绕世界城市的这一全球服务中心和市场中心的特征,上海的城市功能必须进一步转变、建设和提高。世博会的举办则是对上海城市的这种现代服务功能的全面考验。 主持人:很明显,世博会对举办城市的要求,与上海朝世界城市的发展方向是高度一致的。 王泠一:的确是这样。不过,我个人认为,对于"世博经济"不能单纯从增长角度来理解,更主要的从发展概念来看待。比如举办世博会对场馆的实际投入可达到30亿美元,乘数效应可达到2600亿人民币。对于具体产业来说,也有乘数效应的预期。比如,会展业的乘数效应将达到1:8,即每投入1元钱,将产生8元钱的拉动效应。而且,在举办世博会的基础上,所产生的贸易关系等潜在的利益也是难以估量的。值得注意的是,"世博经济"也将促进一些新型产业的兴起和蓬勃发展,其中,信息化产业、会展产业、金融服务产业、环保产业和中介产业是最为值得注意的产业。从长远眼光看,资本市场也将完成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同时资本市场的运行也得到了产业体系的支持。 加速长江三角洲都市圈全面深化协作 主持人:不少人认为,目前上海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扮演了"领头羊"的角色,如何通过举办世博会,把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上一个台阶呢? 王泠一:应该说,从"经济半径"的角度来看长江三角洲,便可以发现,"世博经济"为该地区所带来的机遇是明显的。便利的交通使长江三角洲地区成为各类要素转移的"腹地",这里包括劳动力转移、资金转移、技术转移和商品销售转移等。 陈维:加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交通联网、旅游联接、金融联手、生产联体、信息联通,这不但扩大了世博会的运作舞台,以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整体的能力来丰富上海世博会,使长江三角洲各城市通过世博会赢得发展契机,而且进一步加强了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的协作。事实上,纵观全球为数不多的世界城市,如纽约、伦敦、巴黎和东京,无不是通过整合区域的力量来提升城市功能、形象和实力的。其实,世界城市的魅力核心不在于城市本身,而在于世界城市所能影响和辐射的广阔市场。因此,仅仅依托上海自身的力量是无法成为世界城市的,因此,上海必须抓住举办世博会这一历史性机遇,全面加快和深化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的区域协作,做大、做强区域经济实力。 进一步推动亚太间合作与交流 主持人:从目前情况看,中国在世界尤其在亚太地区的贡献正在加大,如何估计举办上海世博会之前该地区的发展前景。 王泠一:就亚太地区经济发展而言,我们预计,明年中国经济仍处于上升期,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将继续提升。同时,欧美经济对亚太地区的贡献有可能削弱,而日本则可能仍处在停滞状态之中。如果韩国和东南亚在未来保持稳定,我们预计在2004年左右的时间里,亚太地区经济将恢复出现增长趋势。值得注意的是,世博会与两个时间表是吻合的,这两个时间表与中国以及上海都有密切关系。一是上海港集装箱年吞吐量达到1000万标准箱,达到国际航运中心标准,到2010年有望达到每年1500万标准箱的水平,与香港、新加坡一起,奠定世界前三强的概念。二是2010年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由此可见,上海成为世界级的航运枢纽是大势所趋。而且,上海成为国际经济、贸易、金融和航运中心的目标将变得十分现实。 陈维:我同意这些观点。世博会将成为促进中国与亚洲各国进一步加强贸易和合作,全面展示亚洲经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成就和潜力的舞台。不过,做到这点需要策略。我认为,一国经济社会发展高度的重要体现就是涌现出具有国际地位的大都市。大都市的崛起,足以反映其国家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上海的崛起,不但标志着作为依托的中国整体经济的崛起,而且标志着亚洲经济进入全面起飞阶段。因此,上海世博会不仅要考虑如何全面展览中国,而且要向世界展示一个向现代化发展的中国。因此,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通过世博会向世界展览的要点在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潜力、日益博大精深的大市场等,从而能够在更大规模上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加速我国的现代化发展。 主持人:"世博经济"为就业市场带来怎样影响?哪些职业在未来值得看好? 王泠一:举办世博会,为就业者提供了市场机会。综合"世博经济"来说,以下10种职业可能在未来成为热门:会展专业人员、涉外旅游服务人员、文化产业操作者、各类技能培训人员、设计人员、外贸人员以及精通国际经济法运用人员、信息化操作人员、物流专业人员、房地产实务人员、翻译。相对而言,金融服务人员的需求量有限,一方面,金融服务行业人力成本较高,另一方面,以技术替代人力的空间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