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王宝英
中华民族自古以农立国,传统农业长盛不衰。农民垦荒拓土,耕耘稼穑;农田春绿秋黄,奉献食粮。在有限的土地上维系着众多人口的生计。在长期的农业实践中,古人逐步形成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传统农业文明中不断强化、提升,成为我国古代农业思想的精髓。
“天人合一”是古人的一个基本信念。古人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是天地万物的一部分,人类与自然同源同体。天人合一的思想最早由庄子阐释: “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后来荀子进一步指出: “上得天时,下得地利,中得人和”。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对其解释为: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合,就是互相理解,结成友谊。并指出,天人合一文化对人类有着巨大的贡献。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二是天人相应,或天人相通。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华民族5000年来的思想核心与精神实质。首先指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天与人各代表了万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其次表明人类生生不息追求发展的进取精神;第三,体现了中华民族思维模式的全面图性。“天人合一”的思想无处不在,如在我国特有的茶文化中,由盖、碗、托三件套组成的茶盏就分别代表了天、人、地的和谐统一、缺一不可。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华民族5000年来的思想核心与精神实质。首先指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天与人各代表了万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其次表明人类生生不息追求发展的进取精神;第三,体现了中华民族思维模式的全面图性。“天人合一”的思想无处不在,如在我国特有的茶文化中,由盖、碗、托三件套组成的茶盏就分别代表了天、人、地的和谐统一、缺一不可。
“天人合一”推动了我国古代农业思想的发展及农业实践:形成了“三才” “三宜”等农耕理论,强调的是天时、地利与人和的哲学思想,通过以政策导向和行政措施来促进农业的发展并协调利益分配的宏观农业管理思想和以单个经营单位的价值增值为主要目的的微观农业技术与经营管理思想,来推动多种适应天时地利的农耕模式形成,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
我国古代农学,始终遵循天人合一的指导思想,把“天时、地利、人和”作为发展农业的准则。这种把自然与社会看为一个统一整体、把农业生产与大自然协调发展的观点以及尊重自然、重视生态环境的观点,无疑是正确的,闪耀着极其光辉的思想,应当继承发扬,助推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