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11时32分迎来今年的夏至节气。我国古人将太阳在黄经90°—105°的时段确定为夏至节气。夏至日,太阳正午时分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迎来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一天。民谚云“夏至不过不热”,夏至期间日照充足、气温持续攀升,农作物生长迅速,对降水需求较大,故有“夏至雨点值千金”的说法。夏至分三候:一候鹿角解,鹿角逐渐脱落;二候蝉始鸣,蝉开始鼓翼而鸣;三候半夏生,药用植物半夏开始生长。
保护传承
5月2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名录的通知》,“半山立夏”“送大暑船”“梅源芒种开犁节”“内乡打春牛”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名录“农历二十四节气”扩展项目名录。
6月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平台发布李学峰《品!镜头里的二十四节气》系列摄影作品。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良寨乡在大里村举办“第四届紫黑香糯农耕文化节”,通过祭祀、扯秧、耙田、插秧、水田拔河等多种形式,展现生机勃勃乡村振兴新画卷。
浙江省温州市茗岙梯田举办“中国楠溪江农耕文化节”,通过丰富多彩的农田体验活动,展现茗岙乡古老的梯田耕读文化,进一步深化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农业遗产保护。
6月5日,浙江省丽水市云和梯田景区举办第十五届云和梯田开犁节,设置学术交流会、云和“野梨”音乐节、泥泞障碍挑战赛等系列活动,致力于打造最富底蕴、最具潜力、最有活力、最为动听的梯田景区。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大洋乡瑞云村举办第二届趣味插秧节,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师生、游客与当地村民一起插秧,举行五谷杂粮拼画等趣味活动,现场制作仙草蜜、白粿、粽子、锅边糊等特色小吃。
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山背花瑶梯田景区举办“插秧节”,《乌哇山歌》《手鼓舞》和插田农耕锣鼓响彻田间,当地12支代表队参加插秧和抓鱼比赛,优美的梯田风光和浓厚的农耕文化氛围,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和摄影爱者。
浙江省德清县举办“2021德清乡村耕耘节”,以传承弘扬中华农耕文化为核心,活动分为开耕仪式、农耕运动会和农事传承三个部分,全面展现德清传统的农耕文化。
上海市嘉定区外冈镇开展“苗苗心向党、播种‘星’希望”带着爸爸去种田亲子体验活动。通过插秧、聆听红色故事、品尝红军饭,让孩子们明白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6月11日,山东省东营市仙河镇中心幼儿园开展“二十四节气--芒种”主题活动,通过介绍芒种节气打麦子、搓麦粒、尝麦粥等传统习俗文化,让孩子们了解传统节气,体会粮食的粒粒皆辛苦。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六中组织学生参观定海岑港循环农业示范区,学习小满和芒种节气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了解芒种节气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与谷黍类作物的播种,感受节气文化和夏日劳作的辛苦。
6月11—12日,中国气象局首席专家宋英杰先生应邀分别在深圳书城、深圳宝安书城、龙华书城和上海银行深圳分行,做了四场二十四节气报告会,深入解读二十四节气传统智慧的当代价值与意义,活动现场座无虚席、互动热烈。
6月13日,桂林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平安村举行2021龙脊梳秧节,祭拜秧母娘娘,祈盼五谷丰登。大批游客齐聚平安村寨口,饮迎宾酒,感受龙脊梯田传统农事活动的魅力。
6月18日,中国农业博物馆二十四节气研究中心唐志强研究馆员,王晓鸣副研究馆员通过网络授课为中国农业大学、鲁迅美术学院学生讲解二十四节气的发展历史、文化内涵及艺术创作。
6月21日,中国农业博物馆二十四节气研究中心于湛瑶副研究员、张建军博士做客北京城市广播“运河之上话节气”节目,围绕夏至农事、气候特征、民俗活动、节令饮食、诗词成语,传播夏至节气的科学知识与文化意涵。
学术研究
陈雪编著的《二十四节气》,2021年2月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刘魁立的《中国人独一无二的时间制度》,发表在2021年5月21日《解放日报》。
戴永夏的《芒种与“忙种”》,发表在2021年6月1日《齐鲁晚报》。
袁瑾的《芒种:“三夏”大忙季 梅子黄时雨》,发表在2021年6月4日《每日新报》。
郑学富的《芒种农谚与农事》,发表在2021年6月4日《潮州日报》。
徐新的《芒种——东风染尽三千顷》,发表在2021年6月5日《团结报》。
赵培策的《芒种时节话樱桃》,发表在2021年6月8日《烟台日报》。
张坤的《“芒种”分明非“盲种”》,发表在2021年6月11日《中国青年报》。
栾秋玲的《芒种劳作》,发表在2021年6月16日《人民铁道报》。
请各相关方面将已经开展的和即将开展的相关活动情况,最新发表的学术研究成果,及时报送到联盟秘书处,以便在本简报登载。
联系人:王晓鸣:电话:010—59199716;13121567305;微信号:nbwxm6509。
张建军:电话:010—59199721;13126709078;微信号:同手机号。
邮箱:nongbo24jieq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