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Menu

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简报 第14期

打印
字号:
2021.08.23


      今日5时35分迎来今年的处暑节气。我国古人将太阳在黄经150°—165°的时段确定为处暑节气。处暑意味着,炎热即将结束,转向凉爽。农民常言,“处暑满田黄,家家修廪仓”,处暑时节,大部分林果和粮食作物进入成熟期。处暑分三候:一候鹰乃祭鸟,雏鹰长成,开始捕食猎物;二候天地始肃,自然万物开始凋零;三候禾乃登,农作物临近收获。

      保护传承

      8月6日,山东济宁任城安阜街社区开展迎立秋活动,邀请居民“啃秋”吃西瓜,科普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和立秋“啃秋”等习俗知识。

      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孙立军执导的水墨动画电影短片《立秋》,探索文化、科技融合“讲好中国故事”的影像艺术手法,入围2021全球创意科技设计大赛决赛。

      江苏南通崇川区育爱村开展“辞酷暑 迎秋爽 共抗疫”立秋趣味活动,组织辖区青少年学生和少数民族小朋友一起“摸秋”“啃秋”,并为奋斗在抗疫一线的党员志愿者送上西瓜。

      8月7日,北京日报客户端京直播联合北京天文馆开启“天人相应话健康”之立秋讲座,北京天文馆副馆长齐锐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王乐鹏副教授,介绍立秋养生知识,以及该节气的天文学含义。

      第七届中国(篁岭)晒秋文化季在江西婺源篁岭民俗文化村启幕,以“乡土、乡愁、乡趣”为内涵,以“庆丰收、晒青春、晒回忆、晒美好”为主题,探索 “农旅融合”发展途径。

      中国民俗学会插花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及“琴茶花香四道养心雅集—立秋集”在中国园林博物馆“半亩轩榭”展园举行,现场嘉宾沉浸式体验琴、茶、花、香四项传统艺道。

      8月14日,安徽合肥肥东县元疃镇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各社区开展立秋后农业技术指导,指导农户进行水稻病虫害防治,科学测土施肥,为秋粮取得好收成打下坚实基础,受到了辖区农民的热烈欢迎。

      8月17日,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在学校公众号平台发布学校师生和校友拍摄的立秋主题摄影作品。“华附二十四节气”校园摄影征集启动已有半年,通过摄影形式进行二十四节气的知识普及与价值功能认识的再动员。

      8月23日,中国农业博物馆当代农业研究部陶妍洁副研究馆员、二十四节气研究中心张建军博士,做客北京城市广播“运河之上话节气”节目,围绕处暑节气的含义、由来、气候、物候、农事、谚语等,传播处暑节气的科学知识与文化内涵。

      学术研究

      陈红琳的《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香里话秋收——立秋农事习俗》,发表在2021年第15期《农村·农业·农民(A版)》。

      贺少雅的《立秋:烦暑郁未退 凉飙潜已起》,发表在2021年8月6日《每日新报》。

      杨忠明的《秋临江南》,发表在2021年8月7日《新民晚报》。

      潘之江的《炎炎暑退竹叶静》,发表在2021年8月7日《余杭晨报》。

      杨金坤的《暑去凉来话立秋》,发表在2021年8月7日《黔东南日报》。

      滕秀娥的《母亲的立秋规矩》,发表在2021年8月9日《桂林晚报》。

      魏益君的《一枕新凉一扇风》,发表在2021年8月9日《乌鲁木齐晚报》。

      胡烟的《立秋——在紫竹院遇见“万物生”》,发表在2021年8月11日《北京晚报》。

      郑艳的《江南好,节气最宜人》,发表在2021年8月13日《中国艺术报》。

      郑学富的《立秋啃秋吃西瓜》,发表在2021年8月13日《山西日报》。

      王国梁的《贴秋膘》,发表在2021年8月17日《南方农村报》。

      鲍安顺的《人在初秋》,发表在2021年8月19日《泉州日报》。

      李忠元的《秋夜听蝉》,发表在2021年8月20日《兰州晚报》。

      夜莺的《立秋俗话》,发表在2021年8月20日《达州日报》。

      潘江涛的《秋啃“白”》,发表在2021年8月21日《金华日报》。

      请各相关方面将已经开展的和即将开展的相关活动情况,最新发表的学术研究成果,及时报送到联盟秘书处,以便在本简报登载。

      联系人:王晓鸣:电话:010—59199716;13121567305;微信号:nbwxm6509。

                   张建军:电话:010—59199721;13126709078;微信号:同手机号。

                   邮箱:nongbo24jieq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