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Menu

东莞会展业面面观

打印
字号:
2003.09.15

  平均不到一周就有一个会展剪彩,东莞会展经济成为一道令人瞩目的景观。但布局和管理等因素正阻碍东莞会展业健康发展

  东莞会展业始于1995年初,8年多来,从最初每年举办一次会展,发展到今天的每年50多个会展。近两年来,更是平均不到一周就有一个会展剪彩。从最初的日用商品展销发展到今天的电脑、机电等高科技产品和汽车、房产等高消费产品展销,从最初的本地化展销发展到今天的国际化展销……可以说,东莞会展经济无论在速度、规模还是在效益、质量方面,都是珠三角、全国乃至世界会展经济中一道令人瞩目的景观。

  据统计,去年东莞共举办会展57个,展位36000多个,超过400万人次观展,总成交额达320多亿元人民币。今年上半年,即使受到非典的严重影响,原计划32个会展仍有21个如期开幕;据悉,下半年已办或将办的会展还有28个。当然,从某些方面比较,东莞或许不及省内穗、深等会展大市。但专家认为,这种差距还不仅仅表现在每次会展后产生的那些绝对数值上,而是数值背后的那些“基本功”。

  不久前在东莞举行的“广东会展经济研讨会”上,专家们就广东会展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如会展举办的无序、会展建设的无度、会展品牌的混杂、会展主办的缺位、会展人才的匮乏等等。有关人士指出,这些问题同样不同程度地成为当前深层次阻碍东莞会展业健康发展的通病。

  首先是会展举办的无序。特别是东莞在去年底取消会展审批制,改为登记制之后,由于相应的监管措施滞后,会展业大有一哄而上的势头。一种现象是“你方唱罢我登台”,这里的工业展刚刚闭幕,那厢的博览会又在剪彩;另一种现象是“你未唱罢我登台”,这边的汽车展尚未鸣金收兵,隔壁镇区的另一场车展已经击鼓开场;还有一种现象是“我方唱罢我登台”,同一个镇区,同一类会展,每年举办两次,同一个主角忙了这场忙那场。

  其次是会展建设的无度。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广东省共有100多万平方米的会展场馆,而东莞就占五分之一,多达21.7万平方米,总量居广东之首,即使在平均每六天就有一场会展的情况下,场馆也未见紧张。但由于东莞展馆建设没有纳入全市统一规划,致使会展业出现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仅今年以来,就有3个以上镇区争相启动大型展馆建设项目。据称,还有一批镇区也在跃跃欲试。

  第三是会展品牌的混杂。不可否认,多年来东莞会展业确实培育出几个会展精品,如东莞国际电脑资讯产品博览会,被媒体誉为“世界IT名展”,还有名家具展、毛织展、服装展等,定位明确,主题突出,特色鲜明,效益可观,影响广泛,是一批具有强大产业支撑和坚实市场依托的经典会展品牌。但由于有限区域、有限资源和有限时间内的高密度会展,主办方为掩饰捉襟见肘的窘迫,不得不采取“收到篮里就是菜”的策略,不是我想展什么就展什么,而是你来什么我展什么,“主题”、“特色”会展变成了无所不包的“超市”,大量的“国际”会展却沦落为“集贸市场”。

  第四是会展主办的缺位。目前,东莞的一些重要会展仍由政府主办,虽然进行了一些探索,但对行业协会在会展业中的缺位问题似乎仍然显得无奈。而在发达国家,会展则全部由社会地位高、经济实力强的行业协会主办。

  最后是会展人才的匮乏。从政府到企业,会展主办单位中,不说受过系统教育的专业人才,即便有着一定办展经验的“熟手”也是凤毛麟角。由此导致东莞会展业更多地表现为量的扩张,而欠缺质的推动。当然,如同行业协会在会展经济中无所作为一样,会展专业人才先天不足的现象,恐怕不仅仅存在于东莞,而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

  东莞市经贸局局长陈桂明认为,这些问题中,有的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需要大的环境影响和推动才行;但有的则经过自身的努力能够化解。所以东莞会展业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整合会展资源,规范会展管理,提高会展水平,逐步推动东莞会展业向规范化、专业化、市场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据悉,东莞市政府最近正在着手出台一套关于会展业的监督管理办法,据称将建立一个由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经贸团体、会展企业等共同组成的多边“会展协会”,以利于统一协调和监管。这是一种值得尝试的途径,相信东莞会展业“诸侯割据”的混乱局面将因此得到有效控制。

  会展经济的实质就是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对此广东经贸界资深专家巫开立告诫包括东莞在内的广东会展业,要想得到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实现根本性转变,如从政府办展向行业协会办展转变,从综合会展向专业会展转变,从区域会展向国际会展转变,从多头办展向联合办展转变,从纯商业办展向商业与文化相结合办展转变,从粗放型办展向集约型办展转变等等。尽快实现这些转变,我们的会展业才能真正融入国际会展经济。

文章来源: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