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Menu

壮大会展经济 打造大都市名片

打印
字号:
2003.09.08

  会展经济是高收入、高赢利、无污染和相关产业带动能力极强的新兴产业。广州作为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具有发展会展经济的得天独厚的基础和优势。但是,广州的会展业也面临管理不顺、配套服务水平较低、品牌单一、人才缺乏等问题。在会展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广州继续保持先发优势、打造国际会展名城,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重要内容。日前,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广州日报理论评论部联合举办主题为“发展壮大会展经济打造国际会展名城”的学术沙龙,邀请政府职能部门领导和有关专家就如何加快广州会展经济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地位:现代经济的“金火车头”

  李权时(广州市社科联主席):会展业不仅仅是一种促进供销的手段和场所,它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形式、一种产业,而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产业。会展业能够直接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还可以带来很多信息,通过会展可以密切很多经济关系,会展业可提高一个城市的层次和地位,可以带来许多有形的价值和巨大的无形价值。会展业可以说是一本万利、无本万利,是一箭多雕。

  黎高明(广州市经济研究院市场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会展业在国际交往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对促进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加强中外经济科技合作和信息、文化交流等均起到积极的作用。会展业产业带动能力极强。举办会展能汇聚巨大的信息流、技术流、商品流和人才流,对酒店、餐饮、旅游、交通运输、广告、电信、咨询等服务行业具有巨大的拉动作用,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加速器,甚至被称为“金火车头”。据专家测算,国际上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大约为1∶9。虽然我国会展业起步较晚,但这一比例目前也达到了1∶6。发展会展业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近几年国内外很多城市纷纷把会展看成“城市名片”。发展会展业也有利于提高企业、市民的素质。会展也是信息、文化和观念的交流,参展商、观众在这种交流的过程中开拓了眼界,提高了素质,被称为不出国的考察。

  谢天祯(广州市社科联研究员):发展会展业有利于增强广州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广州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城市,也是正在建设中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发展展览业,特别是国际展览业,可以充分利用广州商业发达、信息灵通、交通便利等优势,建立起连接国内与国外、本地与外地、政府与部门、市场与企业的发达的商业信息网络,从而扩大市场覆盖面,增强经济辐射力,使广州成为沟通全国、面向世界、扩散能力和聚合能力较强的商业信息交汇中心。

  现状:条件优越且市场空间巨大

  黎高明:广州市具有发展会展业的各种优越条件。首先,广州及周边地区经济总量大,既是国内甚至国际的轻加工业制造基地,又是国内对外贸易的窗口,生产资料市场和消费品市场巨大,有做强做大会展业的雄厚产业基础和巨大的市场空间;其次,建筑面积39.5万平方米的琶洲新会展中心首期工程于去年底落成,展馆条件更加优越;再次,广州会展业起步较早,发展基础较好,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大城市第三位。

  李权时:目前广州的会展业现状跟广州的地位是不相称的,广州市有很好的基础,国际会展名城却没有打出去,会展业、会展经济占广州经济总量的比重很有限,没有真正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这本身说明我们广州没有很好利用这个资源。另一个要重视的问题是广州市本来在会展业方面是走在全国前列的,但如果我们不认识这个问题,我们的地位就会动摇。

  杨建华(暨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商学系主任、教授):从微观来看,会展业应该具备四个条件:场地、招商、配套服务和品牌。从场地来说,广州有很多会展场馆和设施,但都很分散,难以形成气势。就招商而言,没有上档次的场地也难以招到上档次的客商。会展的经济功能有两个:信息沟通和达成交易。我们现在比较重视的是达成交易,就是促销,但信息沟通这方面的功能发挥不出来。关于服务,目前会展业从经济总量来说已经初露端倪,作为一个领域,应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供应链,供应链中应有较强竞争力的核心企业作为龙头。要想真正把会展业办好,就不仅仅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结成供应链,而是整个城市各个方面的配套问题。会展业需要很多方面的配套支持,从打造整个产业链来说,要有很多的配套服务,目前还做不到。关于品牌,我们广州市的条件是最好的,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只有广州有品牌,广交会就是品牌,但我们这个品牌可以做得更好,现在真正在消费者心目中有影响的品牌不多。

  症结:多头管理但缺乏统筹规划

  李权时:广州市要发展会展业,打造国际会展名城首先要解决体制问题,体制问题不理顺,会展业很难上得去,广州市目前对会展业的管理资源没整合,主管部门间没有很好地协调,这样很难形成优势。

  谢天祯:现在广州会展业缺乏有效的管理机构,行业协调难。目前,广州地区举办的大型会议和经贸展览活动日益增多,但缺乏有效的管理机构。多头管理有很多弊端,比如有一些人擅自冠以或冒以全国、国际名称举办展销会,造成很大的虚假和欺骗性。有的甚至打着举办展销会的招牌公开推销假冒伪劣产品,引起社会和企业强烈不满,造成极坏影响。此外重复办展现象也很普遍,许多外国参展商常常同时收到中国举办的10多个同样内容展览的招商邀请书,使得他们无所适从。同时,由于各种机构争相举办各种类型的展览活动,削价竞争和炒展摊、炒展期等现象开始出现。一些主办单位竞相削价争抢客户现象愈演愈烈,扰乱了展览市场运作,使国家蒙受损失。

  李权时:会展经济这个新兴行业的发展是需要人才的,不是过去那样给企业提供展位来摆展,有客人来谈就谈一下,这种传统的方式是被动的。现在会展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尤其是要懂得国际惯例、懂国际经济外语,这样的人才才能适应现代会展业、会展经济的发展。

  策略:打造会展经济产业链

  喻世友(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国际商务系教授):广州的会展不是哪个城市都能替代的,应该看到它不仅仅是广州的,而且是广东的,也是华南的,甚至是整个中国的一个关键布局。媒体要推动,要讲广州在中国会展业的地位。政府要欢迎全国各地、世界各地的会展公司到广州来,改善服务环境,其他的事情相信这些公司一定会做得好的。

  杨建华:从今后发展策略来说,广州发展会展经济不能仅仅只站在广州这个角度,要把它跟周边地区看成一个整体。我们要办成会展服务、会展人才水平最高的基地,这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要把会展业的链条打造起来,今天的企业的竞争是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如果我们把这个核心优势建立起来,不求一时辉煌,求的是万代基业,会展业会有一个稳定的长远的发展。

  蒋振明(市委政策研究室财贸处处长):会展经济是从生产到销售的一个产业链,必须和旅游经济、商贸结合起来,和广州中心城市的地位要结合,和传统的中国的南大门的概念要结合起来考虑这个规划,这是个综合性的规划。广州现在工业有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会展经济能不能探索搞一个会展园区,通过这个载体,在周边地区要有专门配套的商贸设施,要进行实际的具体规划。

  接轨:加强与国际会展组织合作

  蒋振民:会展业的发展需要借助市场这支杠杆来进行调节和运作。对于会展业这样一个关联度很高、乘数效应很好的产业,政府一方面要起到引导的作用,比如建立会展的龙头企业及一系列的配套的服务产业;另一方面,是要推动我们的会展业走出去,开展国际合作,这才是广州发展会展业的一个快捷的、很重要的途径。

  谢天祯:要积极开展城市国际营销,加强国际公关与宣传推介。要充分利用广州毗邻港澳、华侨众多等有利条件,进行大规模的国际公关与宣传推介活动。要加强穗港澳会展业的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要尽快成立广州会展业管理协会,实行会展业行业管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机制和协调功能。要加强与国际会展组织的合作。有条件的会议接待机构、会展主办机构应尽快加入国际会议协会(ICCA)、国际展览业管理协会(IAEM)、国际博览联盟(UFI)和国际会议策划人员协会(MPI)等国际组织,以熟悉和了解国际会展市场的规则和行情,并通过交流,学习国外的先进理念、科学管理方法和规范操作程序。同时可以获得许多办会或参会的机会和条件。

  品牌:做大做强广州博览会

  喻英华(市经济协作办公室综合调研处副处长):目前,每年在广州举办的各类展览展销会超千场,形成一定的规模和气候,但“名牌”会展不多,我觉得今后除了继续办好举世闻名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外,还要努力把“广州博览会”也逐步打造成为广州地区的会展名牌。广州博览会至今已举办十年,具备做大做强的基础,而且也有很好的机遇。2003年广州博览会是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落成后正式举办的大型会展的第一届;是我市新一届领导班子组成后举办的第一届;也是我市抗击非典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后举办的第一届。今年展会力争实现“三个突破”:规模突破历史水平、参展范围突破历史水平、展览会效益要突破历史水平。

  特色:打好“岭南文化”牌

  喻英华:广州发展会展业要打好“岭南文化”牌。要充分发掘广州的都市文化底蕴,突出数百年对外文化商贸交流长盛不衰的历史优势,使会展经济成为展示广州文化的窗口。

  2003年广州博览会就增加了文化展示的内容,专设了文化、娱乐、饮食、旅游等行业产品展区。主要展示广州和广东各地的生活文化、旅游娱乐文化的新产品,还安排了“文化套餐”,包括文艺晚会和广州“都市热浪广场文化活动周”文艺演出,以使来宾欣赏到原汁原味的岭南特色文化。

文章来源: 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