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喜又有忧!”昨天,在东莞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举行的广东省会展经济研讨会上,广东省经贸委巡视员巫开立和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宏观处副处长陈杰不约而同地说。只是巫开立针对的是广东省会展业的发展现状,陈杰针对的则是CEPA对广东会展业的影响。但这两个“有喜有忧”实质上折射的又是同一个话题:广东会展业急需整合。然而,具体
该如何整合?政府在其中又应该扮演何种角色?则仍有相当大的讨论空间。
整合应通过市场进行
陈杰说,今年广东省政协经济委员会组织了一次对会展行业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广东省已经形成了三种会展发展模式。一是具备区域中心城市优势的会展城市,即广州。广州拥有广交会这一品牌,是三大会展城市之一。在工商局登记的拥有组织会展资格的企业有1100多家,登记为专业会展公司的有200多家,每年仅广交会馆和景汉展览中心举行的展览就有120个,全广州一年的展会超过1000个。二是具有产业优势的会展城市,展览品牌与本身经济和产业特点密切相关。如深圳,高新技术产值占GDP的一半以上,从而形成了高交会;而东莞则有家具展。第三种是具有地缘优势的城市,如珠海,其产业和专业优势不明显,但临海环境优美,珠海航展已成为世界知名会展品牌。
但有些问题也不容忽视,如缺乏战略规划、政府管理不到位、协会未能发挥自律和协调作用、专业人才缺乏等。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就是要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
陈杰提醒,在整合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不能急于将专业型展会城市向综合型展会城市转型。陈杰认为,一个综合型的展会城市,其具备的必要的条件之一是第三产业高度发展和高速发展。实现专业型展会城市向综合型展会城市转型的过程是非常漫长的,需要工业升级、产业结构调整、人气聚集、设备完善等相配合,才能逐渐形成。香港产业也是通过不断升级、提高,才成为综合型展会城市。广州也是一样,钢铁、日用消费品等各方面在全国都比较突出,但没有特别鲜明的产业特色,而且第三产业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佛山和东莞要形成综合型展览中心,也面临产业升级的问题。
陈杰认为,政府在整合过程中所能发挥的作用有限,整合更应该通过市场来进行。CEPA签署后,香港的一些大的展览公司将进入内地,带来一些国际大参展商,它们的加入将使珠三角会展资源的整合达到效率最大化。但陈杰也表示,会展业没有什么核心技术,真正体现会展价值的是人才。外企进入后,将会以高薪来争夺人才。只要把人挖走了,也就等于把管理和网络挖走了,这对展览公司冲击非常大。本地的展览业今后只能获取地租,而增值部分则陷于完全的被动。
尝试联合办展连锁办展
面对珠三角会展业的整合暗流,政府又在思考一些什么呢?
巫开立用“三个转变”来概括会展业的发展趋势:一是主体由政府主导型向协会或企业主导型转变;二是内容由现在的综合性展览向行业性展览转变,提高专业化程度;三是范围上从区域型向国际会展型转变。
巫开立表示,要实现这三个转变,关键就是资源整合。不仅要从地区和全省的角度来考虑,还要从大珠三角的角度来考虑这一问题。整合的手段应该是既有政府力量也有市场力量。当前,展览业最突出的问题是重复办展、无序竞争,令参展商和观众都无所适从。全省要进行从业资格审查,确定一个评判标准,重点支持几个展览,根据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让那些有历史习惯和产业根基的展览做大。
巫开立认为,要实现保护各地办展的积极性和整合资源,有两个可以探讨的途径:一是联合办展,几个市联合起来,在最有产业优势的城市办一个展;另一个是连锁办展,在同一时间,实现某一展会的全省覆盖。在这两个基础上,考虑粤港的资源整合,从打造大珠三角会展产业集群的角度,充分利用香港的管理和人才、网络及外向优势,把先进的技术移植到广东,实现产业、市场和场地优势互补。
巫开立说,要实现有效地资源整合,首先应该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要明确和理清政府的管理体制。在新一轮的机制改革中,国家已经明确由由商务部来主管,而广东省则尚未有明确说法。广东省经贸委主要是站在拓展市场和推动经济协作角度来支持。二是需要制定会展业的规划。尤其是展场建设的规划,以从源头上防止会展业的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的状况。三是要加强协调,大家共同发展。
文章来源: 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