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Menu

展会如何“点石成金”——对加快济南会展业发展的思考

打印
字号:
2003.08.18

  会展业散发出的经济魅力与日俱增,但会展业发展的前提是什么?国际博览会联盟(UFI)的一份报告认为,一个城市或地区如果基础设施相对完备、人均收入在中等以上、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超过制造业且过半、外贸总额占GDP的比重较高、行业协会的力量相对较强,那么会展经济就可以在这一城市得到强势增长,并发挥相关的积极作用。依这个标准,济南市已初步具备了发展会展经济的基础,但如果与省内或国内先进城市相比,我们需要努力的地方还很多。欲求进步,先找差距。

  有业内人士将目前我市发展会展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归纳为“三多四少、一高两低”,即会展数量多、单位多、重复办展多,但品牌展会少、专业人士少、有实力的办展公司少,成交额少;运作成本高但管理水平和利润率低。尽管这是一家之言,但基本击中了当前我市会展业发展的“瓶颈”。记者从政府、业界、展会条件三个层面进行了调查,以期能摸准济南会展经济的发展“脉搏”。

  “忙了大半天,累了好几天,领导露了脸,财政赔了钱”,这几句顺口溜道出的是我们往常的各类展会。如何将“会展”做成“经济”?这首先应该是政府考虑的问题。作为经济、社会的管理者,政府需要找准定位,会展既然是经济行为,那么会展主体便应当是企业,理应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但现在许多会展恰恰相反,是“政府搭台、政府唱戏”,会展业主体的缺失造成发展主题的流失。济南市贸促会一位负责人说,我市目前还存在审批管理和市场秩序不规范、缺少统一协调、展览项目缺乏运行规则等问题。政府对展会多头审批,多头管理,造成推诿扯皮,效率低下。对会展业政府没有出台相关的“游戏规则”,按照展览业的国际惯例和国家有关规定,相同会展一年内相隔时间不能少于6个月,但我市去年还存在两个展览公司在相同的时间举办相同专业内容、相同名称的展会,而且在东西两个展馆同一天开展,缺乏行业相关法规和规则、没有一个统一协调的部门、制度建设不完善是制约我市展览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政府层面上说,还存在一个重视程度与扶持政策的问题。浙江宁波市政府投入10亿元建设了会展中心,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能同时容纳3000个国际标准展位,对中心采取政府投资、企业经营、市场运作的模式。他们的经验是以“三无换三有”,即用“无本金、无折旧、无利息”的优惠来换取“有相当品牌、有完善的规范管理、有正常维护运营能力”的展会和会展企业。市政府对经营企业还有其他优惠,如展位达到600个,免收展位费;展位达到1000个,政府补贴展览公司100万元;全年计划商定一个基数,企业如果超过,政府就兑现奖励。省内青岛也采取了诸多的优惠措施,除“三无”外,对经营企业还免收3年所得税。这些经验都值得我市在发展会展经济中借鉴。

  对于会展业界来说,我市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展览公司不成规模,专业观众少,成交额小;缺乏行业管理,展览市场存在恶性竞争;专业人才匮乏,服务欠规范。济南市现有注册的各类展览公司20多家,但普遍较小,有的一年仅能办2到3个会。从我市各展会参观者构成看,专业观众少,看热闹的多,这对于促进展会提高档次起不到互动作用。缺少专业展览公司整合运作。由于济南会展业发育时间较短、经验不足、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等原因,特别是缺少从事展览业的专业展览公司的强力运作,使济南的展览公司之间存在恶性竞争和重复办展、冲突办展等现象,更有个别小型展览公司“挂羊头卖狗肉”、“搞一锤子买卖”等短期行为严重影响了济南展览业的发展。另外,我市目前举办的展览项目有一些专业展,但缺少济南的产品特色。同时,由于我市品牌产品不多、产业规模不大和企业知名度宣传不够,也导致济南展览业难以办出特色和塑造品牌。专业人才的缺乏是目前我市会展经济发展中的最大制约因素,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刘大可博士指出,济南市要发展会展经济,就必须在现有高校中开设专业,有意识地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

  在展会条件上,我市“硬件”投入不足,成规模、设施完备的仅有舜耕国际会展中心一家,但展馆面积也只有3.6万平方米,尚不足宁波会展中心的一半,而且在“做大”上缺乏载体。问题存在,如何改进?就此,济南市副市长王天义的观点是,会展经济未来有六大发展趋势,即品牌化、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虚拟化、人才化。把握好这六大走势,要政府先从“前台”撤到“后台”,并参考外地经验和国际惯例,对办展公司给予资质评估而不再进行审批,实行备案登记制。参照上海、深圳经验,成立会展行业协会和出台会展“行规”,形成行业自律。济南有良好的经济基础,较长的产业链,经济总量已达1200亿元,对会展业的支持力度较强。加之济南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山、泉、湖、河、城特色的凸显,这都为济南的会展经济奠定了基础。

刘大可博士则认为,济南要发展会展经济,必须跳出济南,从全省乃至全国的角度来制定发展规划。济南交通发达,3小时公路圈内可完全包含“一山一水一圣人”的齐鲁文化,这符合会展业与旅游业紧密相连的原则,是济南发展会展经济的有力依托。刘大可还提出,我市应整合现有资源,理顺会展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参与会展经济,并进行市场化运作。针对现阶段济南会展业状况,刘博士指点“迷津”:以大型会展活动促推广,以小型精品活动作支撑。

  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总经理何元清对于展馆的运营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欲使“开会”变效益,就必须完成三个转变,场地由租赁型转向经营型,经营由管理型转向服务型,展会由中小型、密集型转向品牌型、规模型。市贸促会的一位负责人对会议“生财”也提出观点,应积极培育会展经济主体,充分发挥中介组织作用。贸促会有与各国商协会和各相关的国际组织联系密切的独特优势,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政府大力支持的中介机构,也是一个具体的从业者,是会展经济的主角之一。国家赋予贸促会的展览工作职能主要包括出国展、来华展和自办展三种,从促进本地经济的角度出发,会展经济主要是说自办展。在运作、管理和服务展览会方面,贸促会对一个主办的展览项目要提供配套的系列服务,同时,为整个展会提供的服务联络和扩展监管,在两展会之间的一年里都不应中断。此外,贸促会还要为参展企业提供相关的法律服务,如产地证明书等等。

  把开会变成经济行为,在市场经济的今天理应是顺理成章的事儿,但“变”的过程其实正是“开慧”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观众共同动脑子。惟有如此,方能真正将会展“点石成金”。

文章来源: 济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