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世界级会展业巨头曾说:"如果在一个城市开一次国际会议,就好比有一架飞机在城市上空撒钱。"这话乍听起来多少有些夸张的成分,但会展经济对交通、通讯、酒店、旅游等相关产业的拉动从而对整体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却是毋庸置疑的。也正因如此,在短短十几年时间,特别是近几年,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千百个各种名目的展会在大江南北一哄而起,一时间,"会展经济"这一概念几乎成了经济学界和政府要员的口头禅。
然而,正应了那句"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的俗语,千奇百怪的会展中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似乎也就成了不可避免的现象。日前,笔者在昆明参加了一个展会,从中对会展业的弊病也看出了一些门道。
这次名为中国国际专利与名牌博览会(以下简称博览会)的展会由中国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信息中心参与主办,参会的百余家企业基本上都是各地产权局通知或邀请而来。至于来参会的初衷与目的,各家企业则多少表现出些许无奈。一位山东参展企业负责人说,现在最头痛的就是大部分会展都是政府部门出面,企业本来无意参加,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过场还是要走。北京的一家企业也表示,他们之所以来参会,完全是因为知识产权局曾对其进行过资金上的扶持,所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此番恩人相邀不来是绝对说不过去的。
现如今,会展牌子越叫越大,"国家级"已经不稀奇,动不动就是"国际展"。这一方面说明会展的影响力与辐射面在扩大,另一方面,恐怕也有"扯虎皮做大旗"之嫌。此次博览会在此也未能免俗,慷慨地打出了"国际"二字。但粗略统计,参展企业有近50%是昆明或云南当地企业,外省的企业则占据了另外半壁江山,至于"外商",不管是参展的还是买家都难觅踪影。对这种"打着国际牌子,却难以提供真正国际交流的平台"的展会,不少参展商感到失望。但有的也表示,这种现象司空见惯,他们早就习以为常,因此期望值也不高。湖北一家参展企业更打趣说,如果说高鼻子、黄头发就算是外商的话,他隔壁的一位新疆朋友到可以勉强算上一个。
其实,对于国际展资格国家有明确的标准,以国际展为名称的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境外参展商必须占20%以上。而目前普遍存在的展览会自我标榜"国际"二字,虽可排除有主观诈骗的嫌疑,至少也是一种变味的"国际展"。
实事求是地讲,我国的展会标准化程度不高,会展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还较低,展会的管理水平普遍落后,整体效率不高,服务的观念、意识和质量还不到位,总之中国会展业整体还较弱。要想发展会展业,就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只做"一锤子买卖",到头来只会使会展经济成为泡沫。
文章来源: 金融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