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会展与城市”为主题的2003中国会展经济论坛,今天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这次为期两天的论坛由商务部、经济日报社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共同主办,被业内认为是中国会展业界最具有权威性的论坛。
论坛由经济日报常务副总编辑罗开富主持
我国30个主要的会展城市均派代表出席论坛,其中,北京、上海、宁波、长春、大连、青岛、厦门等16个城市的副市长率团参会;22个全国性行业协会参与交流;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等150余个大型展览和众多展览服务企业负责人济济一堂。
全面展示二十年发展历程,引领未来全行业潮流走势。论坛以“会展与城市”为主题,研讨我国会展业发展与城市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推动城市为会展经济发展理顺内部环境,提升我国展览会的规模化、品牌化、国际化进程。
现代会展业从一开始就和城市结缘。会展业需要城市提供产业和服务的支撑,同时,城市又从会展业的发展当中收到极大的实惠。因此,城市与会展从来就是、也必将继续保持着这种高度互动的关系。没有城市,会展业无以立足;没有会展,现代城市将大为失色。会展业是一个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行业,它能够带动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产业发展、市场发育和相关行业的发展。通过这个点,可以撬动城市的内需,带动城市支柱产业的升级,提升城市的国际国内形象。论坛提供了交流的场所,将城市的主管者和中国会展业内的精英汇聚一堂,共同研讨。
在本次论坛上,9个城市的主管副市长围绕着城市会展发表精彩的主题演讲。北京市副市长陆昊介绍了“2008奥运会对首都经济的推动作用”;上海市副市长周禹鹏的演讲围绕“世博会对上海经济的推动”展开;宁波、长春、大连、厦门、青岛、南京等城市市长和广东东莞厚街镇领导分别结合本地会展业实践,展望中国会展业未来格局和发展趋向。
专家论坛上8位资深专家将深入探析会展业规律。商务部台港澳司副司长陈星畅言CEPA将有力促进内地与港澳会展业的合作;香港展览会议业协会会长朱裕伦介绍香港发展会展业的成功经验;上海市贸促会副会长陈先进将介绍国人非常关心的世博会与上海会展业的发展;中国社科院倪鹏飞博士结合城市办展环境评价体系的设计,就城市竞争力与城市办展环境的关系发表演讲;资深会展专家王明亮将阐述会展与城市经济发展战略;著名股份制专家刘纪鹏将就中国会展业的资本运作发表见解;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沈丹阳剖析城市会展经济所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副所长任兴洲也发表了演讲。
商务部承担着拟定国内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的发展战略、方针、政策,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的重责,是我国会展行业的权威行政主管部门;中国贸促会是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的全国性对外经贸促进组织,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展览举办单位;由国务院举办的经济日报长期关注并报道中国会展业。三家单位联合主办会展经济论坛,搭建起中国会展业交流的平台,意在统揽会展业发展全局,倾听会展业界的声音,代表会展业的利益。
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为会展业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会展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市场和产业两大因素,中国既是世界上最大和最富有潜力的市场,同时又是门类齐全的产业大国。巨大的市场购买力,丰富的低成本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不仅能促使我国成为世界的制造基地和加工中心,同时也为我国成为亚洲乃至全球的展览中心提供了强大的宏观背景和雄厚的物质基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的带动下,我国会展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递增。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全国举办的经贸展览会达2600个。全国现有展览场馆158个,室内展览总面积达320万平方米,已超过“世界展览王国”之称的德国(250万平方米)。上海、北京、广州市已成为中国大陆会展业的“龙头”,一批新兴的会展城市正在蓬勃崛起,中国即将成为亚洲区域性展览中心。2002年我国展览业的营业收入约70亿元,占GDP的0.07%,虽然离发达国家0.2%的比例差距不小,但仍可以说,会展业是“规模不大,作用不小”的新型产业。
近年来我国中央政府机构改革实现了内外贸一体化管理,为会展业建立行业管理体制消除了障碍。新组建的商务部作为主管内外贸和国际经济合作的国务院组成部门,为建立和加强我国会展业的行业管理消除了体制性障碍。
我国的会展活动很久以来一直实行行政审批制度。随着会展业的发展,审批制度越来越不适应市场要求,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后,业内要求取消审批的呼声越来越高。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原国家经贸委在2002年底率先取消了对国内“非涉外展”的审批,随后,铁道部、水利部、文化部、广电部、国家烟草专卖局、国家文物局都取消了本系统内会展活动的项目审批,原外经贸部取消了对境内举办“涉外展”主办资格的审批,国内会展业市场化程度大大提高。
文章来源: 中华宽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