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Menu

“一龙”治水能否做强合肥会展业

打印
字号:
2004.04.16

  从“八仙过海”到归口管理、目标明确、政府扶持———

  如果评选合肥当下的时髦词语,“会展”或“会展经济”肯定不会落下。经过去年非典的影响,进入2004年,会展似乎在合肥呈现“大爆发”趋势:承办的大型会展一个接一个,真给人以“会展经济动地而来”的强烈感觉。

  尽管受到多方因素影响,近期在杭州举办的2003年度中国会展业年度盛会上,合肥还是顺利入选“全国会展新锐城市”,与杭州、成都、南京和西安一道被评为最具魅力的会展城市。据一位市政府官员介绍,这至少说明合肥会展在国内的影响越来越大。

  在“长三角”合肥会展才起步

   近期在宁波召开了首届长三角会展经济高峰会,合肥市政府也组团参加。长三角地区为世界第六大都市群,制造业发达,世界500强企业中有400多落户其中,全国综合实力最强的15个城市该地区占10个,全国综合实力最强的500个县中该地区占400个。说起“拳头”展会,各地均有叫得响的,如“宁波服装节”,杭州“西博会”,苏州“电博会”,等等。随着上海“申博”成功,长三角地区各城市已越来越重视会展信息的交流合作,但合肥想纳入这个“大框子”中难度不小。

  合肥地处皖中,紧邻长三角,承东启西,对周边城镇及华东地区有一定辐射力,已形成以轻工、机械、化工、新型建材、食品加工业为主的工业格局。但会展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与一些同类城市会展业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像宁波市会展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大批外商的参与,“宁波服装节”已办成拥有2000个标准展位的“品牌展会”,走在全国的前列,而今年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日用消费品博览会拥有2300个展位。

  各地政府越来越重视会展,相比之下,合肥还显不够。像宁波、厦门和杭州的会展办就设在市政府办公厅。宁波市打出口号,称通过5至10年的努力,建成长江三角洲南翼的会展之都,厦门市计划“十五”末成为区域性会展中心。许多城市政府另外还拿出资金扶持,如宁波中国国际日用消费品博览会政府出资1200万元,服装节政府出资800万元,出国参加外展的展位费由政府支付1/3。厦门、杭州、南京等市也制定相关扶持政策,这些城市会展专项资金约在300万元。

  “地摊展会”拉力有限

   合肥虽然拥有美菱、荣事达和JAC等品牌,但产业基础总体薄弱,而会展业的发展必须以产业作支撑。会展主体尤其是专业展览公司匮乏,严重影响了合肥会展业的发展。目前,合肥市只有佳德、好博等23家专业展览公司,而且多数为外地人开的公司。不妨再与宁波作比较:宁波有30多家专业公司,宁波市还为以市政府名义主办的展会“画杠杠”,规定必须具备条件才行,包括必须是体现地方特色的品牌展会,展位数须在2000个以上等。

  合肥会展从2001年以来有较大起色。从品牌展会的打造来看,“高新技术项目与资本对接会”至今已成功举办三届,从最初的较小规模,到第二届初具规模,到第三届终于纳入WTA科技大市场融入国际化色彩。去年一年,合肥举办50多场各类展会。特别是成功地举办“2003年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交易会及第七届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但与外地相比,仍缺少对地方产业具有“强拉力”的品牌展会,2000个以上标准展位的展会少得可怜。

  最要命的是,合肥会展业总体仍处在较低的发展水平,多数展会以展销为主要形式,而展销又以零售为主。“地摊展会”现象成了最常见的展会运作方式,因此难以吸引大企业、大客商到会。这样的展会对地方经济,尤其是地方服务业的带动作用几乎为零。不仅如此,现有会展还停留在重审批轻管理上。多头审批、多头管理,还有只批不管,衍生出无序竞争、重复办展等,参展商、市民均意见不小。

  扶持政策几乎为零

   与长三角一些城市相比,合肥会展业仍处于“自由”式的发展阶段。由于政府扶持政策还未出台,会展主体和品牌会展的培育远远不够。受财力影响,扶持资金也不可能高于宁波、厦门等经济发达城市。更重要的是,扶持政策几乎为零。难怪市商务局总经济师王可健这样评价:算上合肥大大小小的会展,称得上风起云涌,但从档次、规模和专业化角度看,只是一个刚刚会走路、而走起路来摇摇摆摆的小孩。

  好在影响力一天天在扩大。截至目前,我们已成功申办成“新特药展”、“农机展”和“全国教学仪器设备展”3个全国性展会。 值得一提的是农机会,参展企业数创合肥乃至安徽有史以来展会之最,也成为合肥申办全国性展会的战略性突破口。包括商务部在内的众多全国性知名展会主办机构,由此“窥”到合肥举办大型展会的实力,纷纷来肥考察办展。

  去年是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不同寻常的一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高达1480万元。据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介绍,目前已基本确定今年26个展览项目,其中两个是全国性展会。中国衡器协会、国家计生委药具发展中心和中工美展览公司等明确表达了前来办展的意向。会展对第三产业的拉动作用明显。据不完全统计,会展去年为合肥服务业及相关产业带来的直接经济收入达10亿元以上。按照安徽国际会展中心的预算,今年将实现营业收入1000万元,办展总成本为1320万元。也就是说预算亏损320万元,这与以往相比已是不小的进步。

  “头痛医头”渴求快变

   毕竟,合肥举办大型展会的经验还不足。像作为会展主要举办场所的安徽国际会展中心,投入使用不过2年多,规模化和专业化的路子还在摸索中。由于一直没有一个完整的可操作性的预案,遇到问题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显得临阵忙乱。不仅如此,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远够不上默契。由于会展牵涉面很广,需要的正是政府许多职能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但是,有许多部门至今会展意识不强,“你开你的会,与我何干”,于是有的只考虑“小局”利益,工作的衔接配合“脱节”在所难免。

  一遇人多,个别展商、服务商趁机抬高物价,不按原定协议价格提供住宿,一些管理部门没有按照工作预案到现场服务,或者根本没有预案。譬如住宿状况至今无法统一掌握管理,住宿渠道一直不畅。会展的社会氛围也不浓,整个合肥市往往形不成对展会祝贺或欢迎的良好氛围,体现不出方方面面对展会的关注。如农机展期间出现“一冷一热”,即展会现场火爆,而市内找不到一点举办大型活动的感觉。另外,合肥的交通基础设施与举办大型、全国性的展会要求相距较大。金寨路从三孝口至会展中心段,一度交通拥挤将近2个小时,以至于很多参展商步行回市区。

  眼下首要的问题是尽快管好用好有限的会展专项资金,完善相关法规,建立会展行业协会等。尤其可利用合肥拥有中国科技大学、中科院合肥分院等一批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承办高水平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依据合肥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和科技文化优势等,结合城市“千亿元”规划,提高城市和企业的知名度,推动地方会展走强盛之路。

  据悉,合肥市政府第30次常务会通过了市商务局提交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合肥会展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按照最新分工,合肥市会展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商务局,市商务局为会展的主管部门,市工商局为登记和市场管理的重要部门。今后凡办展必须经过商务、工商两道关卡审批,从而实现源头上抑制盲目招商、重复办展等。

文章来源: 合肥报业网